首页

国产调教资源

时间:2025-05-25 17:53:49 作者:第十三届八路军文化旅游节在山西武乡启幕 浏览量:24375

  中新社北京3月11日电 题:从两会八个高频词看中国

  中新社记者 张素

  2024年中国全国两会11日完成各项议程落下帷幕。八个高频词,向外界传递中国政经动向。

3月11日,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。 中新社记者 何蓬磊 摄

  新质生产力

 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,新质生产力位于今年十大工作任务首位。代表委员高度关注如何加快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。

  明确主攻方向、把握实践要求、打通堵点卡点……会场“新”声音不断涌现。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委员说,要加快形成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大发展的体制机制。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代表说,要以举国体制推动“卡脖子”技术突破,使更多领域从跟跑转为并跑、领跑。

  人工智能+

  “人工智能+”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这是中国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释放创新动能的信号。

 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代表说,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将从根本上重塑产业全球竞争力,要瞄准通用人工智能短板制定规划。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委员说,要让算力落地,让技术进步更好惠及百姓。

  超长期特别国债

  中国拟从今年开始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,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。相关部门正抓紧制定形成具体行动方案。

  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有助于提振信心。辽宁省财政厅厅长姜小林代表说,从去年增发1万亿元(人民币,下同)国债到今年拟发超长期特别国债,体现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,将更好拉动内需,促进经济循环。

  民营经济

  一系列政策落地见效,持续激发民营经济活力。齐向东调研发现,民营经济发展趋势总体向好,但有一些民营企业在调整结构、转型升级、技术创新等方面遇到难题。

  多位经济部门“一把手”两会期间表态加大民企政策支持力度,提出将“最大力度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参加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”“健全金融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”等。中国已启动民营经济促进法起草,将利好民营经济。

3月11日,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。图为外国记者报道闭幕会。 中新社记者 杨华峰 摄

  高水平对外开放

 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今年的一项重点。两会期间,中方宣布将对瑞士等6国试行免签政策,增进人员往来,密切中外合作。

  从办好进博会等重大展会,到加大吸引外资力度;从推动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走深走实,到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……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举措对推进国际经济合作、促进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。

  公平正义

  反映司法机关维护公平正义的履职担当,“两高”报告均提到正当防卫制度适用进展,用数据和案例阐明“法不能向不法让步”的法治精神。

  人们期待更全面更高层次的公平正义,全面依法治国向纵深推进也有了相应部署。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说,今后一年立法计划包括编纂生态环境法典、制定社会救助法等。

  文旅热

  今年春节假期,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.74亿人次,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逾6300亿元。三亚的浪花、泉州的簪花、上海的“繁花”、“尔滨”的雪花……面对文旅热,代表委员也就文旅产业如何避免“昙花一现”开展审议讨论。

  哈尔滨市市长张起翔代表说,要推动旅游全季繁荣。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委员说,要健全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,完善市场主体培育和商业环境。

  融合发展

  经过多年建设,粤港澳大湾区“车畅人兴财旺”。各界期待大湾区融合提速,代表委员积极发声。

  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李慧琼代表建议,推出大湾区城市间“一签多行”“一周多行”旅游签。全国青联副主席罗奕龙委员看好大湾区教育、医疗等融合潜力。

  海峡两岸融合发展从偏重经济往来逐渐向社会、文化等各领域深化。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义虎代表说,大陆方面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顶层制度设计已较为完备,下一步关键在细化落实。(完)

【编辑:付子豪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CBA:广厦男篮力克广东男篮 迎主场六连胜

据介绍,广州海事部门专门为重点民生物资船舶开辟绿色通道,实施“优先进出港、优先靠离泊、优先装卸货、优先办查验”,并利用“单一窗口”系统办理业务,实现进出口岸查验手续“网上办”,最大程度做到“零待泊、零等候”,有效提高了重点船舶在港周转效率,保证船舶进港“零待时”。

《2024版60岁及以上体检人群健康报告》:约3/10的癌症可以通过体检发现

党的十八大以来,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,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、砥砺奋进、守正创新,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、发生历史性变革,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崭新局面。迈上新征程,14亿多中国人民赓续英烈精神、汲取奋进力量,正意气风发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时代新篇,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。

奔涌三十一载“中国皮革之都”何以焕新“弄潮”?

“叻叻”出生于2021年8月14日,是旅居新加坡的大熊猫“沪宝”(新加坡呼名“嘉嘉”)和“武杰”(新加坡呼名“凯凯”)的孩子。它出生时仅200克,如今的体重已达65公斤。

讲述真实留学故事 《对话青年·崛起的力量》新书发布

2016年,来自台湾台北的吕金霖应邀参加在连城县举办的棒球夏令营活动。那时,该县已有10余支中小学棒球队,大部分中小学都开设了棒球课程,推广棒球运动的氛围初步形成。

起火航班乘客讲述惊险时刻:“浓烟很多,面对面都看不清脸”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